“中国精度”:开启电网厘米级数据时代[图]
发布时间:2015/8/25 来源: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 阅读:25037
分享到:

  在互联网时代,电力行业信息化的动力来自哪里?如何进一步推进电力信息化进程?国务院印发的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给出了答案。

  近日,北京合众思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战略副总裁黄海晖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互联网+”背景下的“中国精度”在互联网与电力领域的融合发展中具有广阔前景和无限潜力,尤其对电网企业来说。以移动互联、云计算、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电网的深度融合和跨界融合,是全球新一轮电网升级和产业重心的核心内容。

  相对于很多企业都在抢入口,在黄海晖看来,“智能终端”和“小型化”对于目前以国家电网为主导的B/S、C/S信息化工程来说是整个行业的重大命题,也是广阔的蓝海市场。电网行业应大力拓展互联网与电网各领域融合的广度和深度,利用“北斗”,使之成为推动我国电网信息化的核心动力和助力电网行业创新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

终结电网移动作业“毫米”盲区

  在北斗系统投入使用前,我国电力行业的差分数据由于没有得到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支撑,被迫形成了对美国GPS、俄罗斯GLONASS卫星导航系统的完全依赖,几乎关联到电网公司全部的户外工作、资产情况及相关信息,例如电力行业移动作业、线路巡检、GIS数据采集等,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

  随着电网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对空间位置及移动互联(移动作业、线路巡检、GIS数据采集)的需求不断增强,传统的手工记录、手动数据录入工作方式的缺点逐渐暴露,这种方式耗费过多的人力和时间成本,并且增加了数据的出错率。

  在黄海晖看来,我国电网实际应用中,目前针对部分作业的精度已经能实现3-5米的精度。但随着电网客户对效率以及信息化工程改造的重视,“亚米、厘米、毫米”被推向了需求的前端。

  目前包括国家电网在内的两网公司,一般移动作业由电网公司自己架设基站,通常情况下20-30公里范围内能够获得高精度定位;另外一个精度则是通过地基增强网来实现。如在北京范围内架设5-6个参考站,统一把数据汇集在服务器上,然后通过计算,再播发出去,通过3G或者4G手机的通道,反馈回每个移动站上,以此来获得精度。在黄海晖看来,虽然现在这两种精度获得方式都还在沿用,但在更为强调效率的电网信息化改造阶段,“中国精度”星基高精度增强手段则更为节约高效、精准实用。

  据黄海晖介绍,“中国精度”是中国首家具备世界级领先水平的覆盖全球运营的星基增强服务系统,由合众思壮于2015年6月建成并投入使用。系统提供亚米级、分米级和厘米级三种不同精度层级的增强服务。作为北斗卫星导航星基增强系统的“中国精度”,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系统现在面向全球包括电网用户提供服务。

  相对如火如荼的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建设热潮,以北斗为核心的星基增强系统是我国的一项技术空白。目前像国家电网等多数用户都在使用国外商业化星基增强服务系统,其信息安全性无法得到保证,且须向国外公司缴纳大量的服务费用。黄海晖说:“‘中国精度’的建设,既是企业需求,也是产业需求,更是国家需求。作为首个由中国企业完全建设和完全控制的全球高精度增强系统,‘中国精度’具有全部自主知识产权和全部控制权,打破了国际企业的技术垄断和封锁,保障国家地理空间信息的安全性和自主权,弥补了我国卫星导航产业在精度、可用性和完好性方面的不足。”

  在卫星导航应用领域,更高的精度意味着更好的应用效果和用户体验,尤其是在电网领域。

  “中国精度”广域天基增强系统通过L波段地球同步轨道通信卫星向全球播发差分数据,使更多地基增强网信号无法覆盖的区域也能接收到高精度信号。如合众思壮“电力移动GIS主网巡检系统”是在“GeoSourceMobileGISITS”平台基础上,根据电力主网巡检需求而开发的主网巡检方案,“系统”采用C/S构架,由监控终端、中心通信控制服务器、客户端监控调度中心三个主要部分组成。该“系统”主要实现了在现有电力PMIS系统业务数据和PGIS系统地理空间数据的技术上对电力主网系统基础设施日常维护巡检的信息化统一管理。

  “系统”结合了GNSS、移动GIS和网络通信技术,实现了对电力主网设施巡查的外业无纸化办公。“系统”利用GNSS和移动GIS的优势可以完成对巡查人员的监控定位、轨迹回放、作业流程管理、实施数据规范、辅助导航定位、自动缺陷录入和缺陷实时回传。在网络通信服务器的基础上实现了巡查任务的统一调度管理、数据实时回收、任务分发管理等。

平台开放 建立共赢生态链

  从芯片、算法、天线、板卡等核心部件,到各类终端设备和各行业解决方案,再到全球星基增强服务系统“中国精度”的全产业链生态体系。合众思壮已经成为业内首家初步形成北斗高精度生态链闭环的企业。而在电力行业,这种闭环的商业结构,也将使更多电力系统集成商和软件平台提供商直接收益,对于电力系统集成商和软件平台提供商来说,合作取代了竞争。

  高精度应用产业是一个生态链,需要各环节配套发展,比如高精度应用的广泛普及,需要硬件、软件、地图、数据、基础设施、运营服务等环节同步实现高精度,才能最终为用户提供无缝化的成熟服务。

  黄海晖表示,作为我国主导的星基高精度增强系统,“中国精度”从诞生之日起就备受瞩目,随着技术的不断革新进步,产业发展速度的加快,“中国精度”以其低成本、高灵活性、低价格等优势注定要在包罗电网在内的各个产业的信息化征途中扮演重要角色。

  “‘中国精度’和电网应用端好似一对孪生兄弟。在电网以及产业链的大力推动下,我国天基增强系统发展之快已经超乎想象。在国际上,我们的‘中国精度’也与多星座定位技术基本实现了同步发展。”黄海晖说。

  尽管如此,面对先入的竞争对手,对国内高精度相关企业提出了更多要求和挑战。黄海晖表示,电力信息化的支撑下,电网应用端的激增对高精度的数据载体提出了更多的新需求。

  “‘中国精度’不仅是一项简单的星基增强服务产品,更是一个公共平台,通过行业合作,系统集成商和OEM厂商可以建立自己的星基增强服务系统,如国家电网的服务提供商国电南瑞无须到合众思壮注册,就可以建立诸如以“南瑞增强”这样以自身命名的服务系统品牌,这样,南瑞不仅可保留住自己的品牌和客户控制权,更能使其客户享受真正即插即用的高精度应用解决方案,最终形成‘零财务成本、更强的自主控制服务能力、不被捆绑’的合作关系。合众思壮希望以这种分享收益的方式,使众多电力领域合作伙伴共同参与进来,建立行业共赢生态链。”

  黄海晖概括“中国精度”的优势时说,国外企业采取的像是B2C的模式,而合众思壮的商业模式是B2B2C。本质的不同是合众思壮希望“中国精度”是一个开放性的平台,更具有包容性,希望这个系统在各个领域都有自己的客户,从而形成自己的品牌,最后形成差异化的产品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