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有了北斗系统[北京晚报]
发布时间:2017/5/15 来源:北京晚报 阅读:41035
分享到:


来自北京合众思壮的工程师在卡拉奇选址勘测

  “北斗系统,中国造。”在“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国家巴基斯坦,这句话,既不是广告语,也不是目标,而是已经实现的事实。巴基斯坦第一大城市卡拉奇用上了中国北斗系统,巴基斯坦也成为第一个使用中国北斗高精度地基增强系统的国家。

  基础设施薄弱,常常是制约一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短板。“一带一路”倡议以来,中巴、中欧、中亚、东盟……一系列基础设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落地上马,为加快域内国家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做出了重要贡献。设施联通,也成为“五通”中的一道亮丽风景。

产业发展的政策东风

  办公地点坐落于酒仙桥798一带的北京合众思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伴随着中国北斗卫星导航产业的发展而成长起来的一家中小板公司。1994年,合众思壮就已在北京注册成立。

  不过,在上个世纪,由于GPS先期市场导入,人们对北斗作用的认识不够。但其实,与GPS系统相比,北斗的有源定位和“短报文”通信功能是特色服务。携带北斗系统终端的人们,可以在没有信号的地方,向外界发送和接收类似手机短信般的“短报文”,告诉别人自己的位置。2008年汶川地震救援时,震区通信手段失灵,救援队就是利用北斗终端机的“短报文”功能实现了信息联络。

  时间进入21世纪,随着北斗产业发展的契机,合众思壮也搭上了政策的东风,开始在国际舞台上“弯道超车”。2013年,合众思壮收购了全球第三大高精度卫星导航定位芯片与板卡企业Hemispheres(半球股份),创造了北斗产业的首次海外并购。随后,“一带一路”倡议又为企业提供了更宽广的舞台。

  2013年5月,中巴双方签署了卫星导航领域合作协议,优先开展包括巴基斯坦国家位置服务网等具体项目等建设。作为承建方,合众思壮随后接下并建设了北斗的首个海外组网项目——巴基斯坦国家位置服务网一期工程的任务。

  交通、能源、基础设施也正是巴基斯坦发展所急需的。曾经有一份统计显示,能源供应不足、基础设施落后已成为制约巴基斯坦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以电力系统为例,巴基斯坦的装机容量为25000兆瓦,在夏季高峰期,电力缺口达6000兆瓦之多。即使是在首都伊斯兰堡较好的餐厅,夏日也经常断电。

  “我们第一次到达巴基斯坦踏勘时,确实感觉印象深刻。”王芸,合众思壮高精度产品部产品经理,初次见面,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是个身材瘦削、略显内向的女士,却曾在沙漠无人区整整待了一周,用流行语说,堪比男士的“女汉子”。

  “因此,2013年11月,她和团队其他成员一起进入巴基斯坦首都卡拉奇,进行组网的选址探勘。”

  “结果,到那儿后发现,整整一片的沙漠无人区,供电、网络、通讯系统都非常薄弱,当地也完全没有北斗的兼容性设备,我们只能在沙漠区边行走边寻找,去重新确认一个适宜的地址。”

国外架设起的首个北斗导航

  “有限的条件下,我们还比照项目要求,在北京模拟了组网环境,以提前观察测试。”合众思壮首席科学家沈军告诉记者,20人组成的小团队,就这样“摸着石头过河”,顺利完成了这个项目。

  2014年3月,项目完成北京出厂验收;4月20日,团队奔赴巴基斯坦进行巴基斯坦国家位置服务网一期工程的实施,并于5月9日在卡拉奇顺利完成系统的安装测试及验收。“当然,当地政府对我们也很支持,尽可能地为我们提供帮助,当地居民对待中国人也特别友好。”

  王芸对验收过程中一个有趣的细节,至今还觉记忆犹新。“一个验证环节,原本是由计算机软件自行进行公式运算的,巴基斯坦的合作团队却提出要用公式进行手动计算,以避免软件误差。我们就在现场一步步用公式推导,当场说服了他们。”

  组网后的北斗网络,实时定位精度高达2厘米,经过处理后可以提供精度高达5毫米的定位,对城市规划、测量、绘图、环境监督、灾难救助、交通监控等领域都有很大裨益。“巴基斯坦国家位置服务网一期工程的建成,也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国外完成CORS网项目的首例,巴基斯坦也成为第一个使用中国北斗高精度地基增强系统的国家。”沈军说,过去,在北斗导航定位领域,欧美国家占据着市场主体,也是技术输出的主力军。而现在,一支中国力量也开始崛起,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本地化产品,也开始进行技术输出。

  实际上,稳步推进北斗系统走出去已列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任务。按照规划,截至2016年底,北斗民用用户已达到千万级,预计将于2018年率先覆盖“一带一路”国家,实现“天上好用,地上好用”。在推广北斗应用方面,我国也与韩国、澳大利亚、新加坡、印尼、巴基斯坦、泰国等国展开了合作。

铁路能源港口全面开花

  北斗系统应用的国际化,仅仅是“一带一路”设施联通的一个缩影。

  “一带一路的愿景与行动”提出,要抓住交通基础设施的关键通道、关键节点和重点工程,优先打通缺失路段,畅通瓶颈路段,配套完善道路安全防护设施和交通管理设施设备,提升道路通达水平。推进建立统一的全程运输协调机制,促进国际通关、换装、多式联运有机衔接,逐步形成兼容规范的运输规则,实现国际运输便利化。推动口岸基础设施建设,畅通陆水联运通道,推进港口合作建设,增加海上航线和班次,加强海上物流信息化合作。拓展建立民航全面合作的平台和机制,加快提升航空基础设施水平。

  此外,加强能源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合作,共同维护输油、输气管道等运输通道安全,推进跨境电力与输电通道建设,积极开展区域电网升级改造合作。共同推进跨境光缆等通信干线网络建设,提高国际通信互联互通水平,畅通信息丝绸之路。加快推进双边跨境光缆等建设,规划建设洲际海底光缆项目,完善空中(卫星)信息通道,扩大信息交流与合作。

  从目前看,“一带一路”倡议提出3年多来,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港口、航空港、铁路、管道设施以及通信设施等基础设施领域开展了大量合作。

  比如,交通基础设施方面,实现中欧跨越大陆后“握手”的中欧班列,目前已在全国27座城市开通,到达欧洲11个国家的28座城市。仅2016年,中欧班列便往返开行了1700多列,总行驶里程超过1700万公里,相当于绕行地球424圈。于是,中国宝宝可以尝鲜来自波兰的奶粉,德国的年轻人也可以看上产自中国的电视;北京的美丽白领开上了慕尼黑生产的汽车,印度的上班族手里拿着的是中国制造的智能手机。

  被誉为“千岛之国”的马尔代夫,则在进行着易卜拉欣·纳西尔国际机场的改扩建项目。旅客眼中的马尔代夫是椰树林、白沙滩、海鸟和晚风,而施工者面对的马尔代夫,是年平均32摄氏度的高温、主要依赖进口的物资和市政设施的落后。

  “机场改扩建,工期的压力是最直接的。”中方施工团队北京城建集团介绍,由于施工不停航,留给项目部的时间只有凌晨12点到6点,再加上准备和收尾清理工作,实际只剩三四个小时,而场道施工占到工程的一半;场地狭小,机场岛土地基本上已经全部用作机场建设,只能先使用部分未来远机位停机坪建设用地作为临时场地,后期再行搬迁;当地物资匮乏,一个建材市场都没有,几乎所有的建筑、生活材料都需要从国内发运或在周边国家采购,水泥、砂石、沥青等大宗材料需要提前几个月预订;运输困难,马累港没有倾卸大批集装箱的能力和场地,只能让大船停靠在附近深海锚地,再由驳船分批倒运到马累港,转运至邻近的胡鲁马累岛,再通过陆运送到机场岛。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施工项目部还是解决了填海造田的难题。从2016年7月底填海开工到今年5月份,项目部用惊人的中国速度完成了约540万立方米的填方量,大致相当于两个半昆明湖的大小。

  能源基础设施方面,上阿特巴拉水利枢纽开始发电,麦洛维大坝、赛徳3水电站项目竣工,中国——中亚天然气D线管道正在铺设中,恰希玛和卡拉奇核电项目进展顺利。

设施政策聚合力

  在学者麦克卢汉的理想国中,媒介让世界变成了一个“地球村”。如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正在基础设施这个“媒介”下加速实现互通。

  “若说还有什么期盼,就是希望在企业国际化的过程中,能在税收政策上有更多的沟通。”沈军提出,设施联通也需要和政策沟通等形成合力。

  海淀税务部门告诉记者,我国也正主动将“一带一路”沿线及其他发展中国家诉求融入国际税收新规则。目前,我国已与25个国际组织确立合作关系,与美国、加拿大等9个世界主要经济体国家签署税务合作备忘录,与金砖国家建立税务局长会晤机制,通过扩大国际税收合作网络“在政策和法律上为区域经济融合开绿灯”。

本报记者 赵莹莹J201